“135万?没钱赔!”
这句话像一巴掌拍在了姬先生脸上,也拍在了所有劳动者的脸上。
去年3月,他父亲姬强在岗位上突发脑出血,抢救无效去世。
一年半后,好不容易通过劳动仲裁拿到裁决书,赔偿金额明确了:135万。
这对他们家来说,不是小钱,是一笔能让人喘口气的救命钱。
可物业公司一句“没钱”,直接让这场本该终结的拉锯战,重新拉开了帷幕。
事情要从2024年3月13日说起,那天姬强像往常一样站在呼和浩特市恒泰盛都小区的南门值班。
监控记录下了他最后的工作画面:下午4点半,他忽然靠着岗亭倒下,急救车赶到时,他的意识已经模糊。
第二天下午2点,医院宣布脑出血抢救无效。
这件事对姬家是一场灾难,但对物业公司来说呢?
似乎不过是一个“麻烦”。
“你们给我爸缴保险了吗?”
姬先生的质问,对方一句“我们不知道”直接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。
没有保险,那就得赔钱。
可物业公司这时候又开始打太极,说是公司内部变更,合同从“内蒙古誉海物业”换成了“呼和浩特誉海物业”,责任谁也不想担。
去年6月,劳动部门认定这是工伤,仲裁判决赔偿金额135万,包括工亡补助金、丧葬费和亲属抚恤金。
裁决下来后,姬家觉得总算有个交代了,可物业公司又整出一套新说辞:“没钱,一次性赔不了,分期吧。”
从80万谈到20万,姬先生的耐心被磨得干干净净。
他说:“法律都判了,凭什么你一句没钱就可以不赔?”
其实,物业公司“没钱”这事儿,可信度有多少?
从小区居民的反馈来看,这家公司业务正常,日常收费也没停过。
资金链紧张?
也许是个托词,更可能是他们觉得,耗下去,总能耗得过这个普通家庭。
姬先生不是没努力过。
他找过物业公司多次,甚至主动提出能不能分期支付,但对方的态度就是拖。
“20万先给,剩下的再说?”
这是物业公司的底线。
“再说”两个字,换谁听了能不火大?
而更讽刺的是,法律在这件事上看起来有些“无力”。
仲裁判决很明确,赔偿金额也清楚,但执行呢?
物业公司不上诉,也不赔钱,姬先生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
可强制执行的过程并不快,对方如果继续以资金不足为由拖延,姬家还得等多久?
这场纠纷背后,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不止是一个物业公司的责任心。
更大的问题在于,不规范的用工管理、缺失的工伤保险制度,让基层劳动者在遭遇意外时几乎无路可走。
姬强做了5年的保安,却连一份基本保障都没有,他的命,物业公司真的敢用“没钱”来搪塞过去?
而在这件事上,舆论的反应其实很直接。
网友炸开了锅,质问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:“没钱你还赚着业主的钱?”
“拖着不赔是想逼人放弃吗?”
“劳动者的权益谁来保障?”
舆论的压力是有用的,至少能让物业公司不敢太过肆无忌惮。
但是,现实是,舆论的热度退了,问题还是得靠法律去解决。
现在,姬先生只能等法院的强制执行。
他说:“我不管他们怎么说,135万一分都不能少,那是法律判的,也是我爸应得的。”
可问题是,这135万什么时候能到手?
物业公司会不会继续拖?
基层劳动者的权益保障,什么时候才能不需要靠“舆论”和“运气”来推动?
这些问题,没人能给答案。
98配资官网-98配资官网官网-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-新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